10.新时代养老人的担当
- 发布时间:2019-02-27
- 发布者: 百度百科
- 来源: 百度百科
- 阅读量:
$news.imgurl 在市城区三闾路南端,有一座闹中取静、祥和舒适的中式院落,绿树掩映间,整齐排列着几栋房子,迎面正中的墙面上,蓝色大海托起红彤彤的夕阳。这里是我市民办养老机构——常德市夕阳红颐养院,老人们颐养天年的温馨家园。对于这个家园的当家人龚燚来说,给予老人子女做不到的陪伴,看着笑容漾在老人的脸上,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
1 外祖父的感叹
龚燚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他的外祖父、父母亲都是教师。这是一个和睦的家庭,邻里之间也十分友善,谁家遇到什么难处,父母亲总是尽力给予帮助。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,他很早就懂得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道理。
龚燚关注社会养老,缘于外祖父的一句话。外祖母去世后,家人记不清换了多少个保姆来照顾外祖父,老人总不如意。当时,常德的社会养老事业尚未起步,他们把老爷子送到了长沙一家养老院,老人在那里安度晚年。那时交通不如现在方便,每次去探视老人,大量的时间花在路途上。老人曾感叹:要是常德有这样的养老院就好了!
1993年,龚燚从广东外贸学院外贸专业毕业,在湖南省外贸公司工作。因为工作的关系,他经常出差到国外。有一次在荷兰,他无意间进入一个鲜花簇拥、绿树成荫的小区,几栋小楼布置得整洁而温馨,一条小河环绕而过,几位老人悠闲地喝着咖啡聊着天。一问才知道,这是当地一个养老机构。原来“敬老院”可以是这样的!他不由豁然开朗。后来发现,在荷兰以及欧洲其它国家,这样的养老机构还有很多,以尊重老年人为基础的快乐养老模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2 完成三级跳
2002年,龚燚的母亲周娅从教学岗位退休。她觉得自己的年龄还不算大,不能这么早就歇着。干点什么好呢?一家人为此开了一个家庭会议。龚燚提出,不如办一家养老院。这个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同。龚燚拿出十几万元积蓄,支持母亲租赁旧厂房,于当年8月成立了常德市夕阳红颐养院。
随着事业的迅速发展,原有的场地显得过于狭小。一年后,夕阳红颐养院搬迁到甘露寺附近,增加了床位数量,添置了一些新的设施。没过几年,这个场地也不够用了。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他们投资1000多万元,在三闾路南端兴建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养老院,2010年再次完成搬迁。院内设床位300张,院落布局典雅大方,休闲康复器材齐备,夕阳红颐养院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养老基地。2013年,母亲年事已高,龚燚丢下之前的生意,接手养老院的运营管理。
夕阳红颐养院几易其址,不变的是“奉若父母,情同亲生”的服务理念。每个员工都把入住老人视作亲人,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时有护理人员守护在旁,老人生病了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,逢年过节安排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节目。龚燚说:“入住老人越多,自己的亲人就越多,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!”
现在,夕阳红颐养院的扩建提质工程已经提上日程。龚燚根据这些年所看、所思,结合常德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发展趋势,准备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康养城。未来的康养城将设有老年公寓、康复医院、老年大学、文化广场、生态菜园,可以让老人按自己的兴趣爱好,充实、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。他们将以老人需求为导向,用爱心和服务为老人撑起一片蓝天。
3 抱团谋发展
我市是全省早进入老龄化社会、老龄化率最高的地级市。截至2016年底,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34.7万,占户籍人口的22.05%。与之相适应,我市的养老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。据市民政局统计,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57家,床位数达到了2.7万张。2017年12月22日,常德市养老行业协会宣告成立,标志着我市养老行业开启抱团发展模式,步入制度化、规范化发展的轨道,龚燚当选协会首任会长。
龚燚是一位知识型院长、会长,平日里,他密切关注社会养老业动态,对国内外养老经验、对同行好的做法,他如数家珍。现阶段,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与人们的预期尚有距离,一些养老机构更是陷入困境。龚燚认为,现在正是产业提质升级的节点,做透做深养老产业,不能急功近利,必须在锤炼内功上发力,不断提升服务能力,提高眼界和格局。唯其如此,才能为政府、为社会减轻养老压力,实现老有所归、老有所养的初衷。
即将到来的重阳节,养老行业协会将举办常德市首届老年文化节,以此弘扬爱老、敬老、助老的传统美德,展示常德老年人的精神风貌,传播新的养老理念和文化。目前,包括千叟宴在内的多项文化节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。龚燚有信心把老年文化节打造成常德的品牌文化节,从而唤起全社会关心、关爱老龄事业。他们还将开展更多开拓型的工作,推动全行业共同进步。
4 走在公益路上
社会养老是积善成德的公益事业,从投身这一行业开始,龚燚就把热心社会公益作为立院之本。在夕阳红颐养院自办网站的首页,龚燚对公益进行了这样的比拟:公益是风,吹遍每个角落;公益是云,点缀整片天空;公益是雨,滋润大地万物;公益是树,遮挡炽热夏阳。这样的感触来源于他的一次社会调查。
那是2015年3月,壶瓶山已有了春意萌动,龚燚却发现一个蜷于一角的小村庄,灰色的墙垣、老旧的屋檐,在青山绿水中黯然失色,村口坐着十几位留守老人,显得那么落寞。龚燚心中很不是滋味,他想,放下这些老人平时的孤独不说,如果他们有个头疼脑热,这山高路远的,谁能照料?临走时,他给每位老人200元钱,叮嘱他们:“一定要保重身体。”老人们紧握他的手,一个劲地道谢。
近年来,夕阳红颐养院一直对留守老人进行帮扶。2017年、2018年,龚燚主持的“关爱农村留守老人”公益项目连续两年获中央财政支持。此项目,中央财政下拨资金50万元,龚燚又拿出30万元作为配套,每年组织数十次扶老助老进乡村活动,为农村留守老人送去关爱。同行的康复理疗师、心理咨询师把康复护理和心理咨询等贴心服务送到老人身边。如此多次活动说来容易,可每一次活动都有诸多细节需要龚燚费心劳神。有人说他放弃安逸的生活,赔钱又吃苦,太傻,龚燚的回答是:“很多留守老人过得不容易,不帮助他们,我就感到不安。”
因为对老人的这份爱,龚燚的母亲曾先后获评“全省孝亲敬老之星”和“全国孝亲敬老之星”;同样是因为这份爱,龚燚和他的夕阳红颐养院在2017年同时荣膺“常德市十佳爱心人士”和“常德市十佳社会组织”称号。在公益这条路上,龚燚追随着母亲的脚步,笃定地走下去。
1 外祖父的感叹
龚燚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他的外祖父、父母亲都是教师。这是一个和睦的家庭,邻里之间也十分友善,谁家遇到什么难处,父母亲总是尽力给予帮助。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,他很早就懂得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”的道理。
龚燚关注社会养老,缘于外祖父的一句话。外祖母去世后,家人记不清换了多少个保姆来照顾外祖父,老人总不如意。当时,常德的社会养老事业尚未起步,他们把老爷子送到了长沙一家养老院,老人在那里安度晚年。那时交通不如现在方便,每次去探视老人,大量的时间花在路途上。老人曾感叹:要是常德有这样的养老院就好了!
1993年,龚燚从广东外贸学院外贸专业毕业,在湖南省外贸公司工作。因为工作的关系,他经常出差到国外。有一次在荷兰,他无意间进入一个鲜花簇拥、绿树成荫的小区,几栋小楼布置得整洁而温馨,一条小河环绕而过,几位老人悠闲地喝着咖啡聊着天。一问才知道,这是当地一个养老机构。原来“敬老院”可以是这样的!他不由豁然开朗。后来发现,在荷兰以及欧洲其它国家,这样的养老机构还有很多,以尊重老年人为基础的快乐养老模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2 完成三级跳
2002年,龚燚的母亲周娅从教学岗位退休。她觉得自己的年龄还不算大,不能这么早就歇着。干点什么好呢?一家人为此开了一个家庭会议。龚燚提出,不如办一家养老院。这个想法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同。龚燚拿出十几万元积蓄,支持母亲租赁旧厂房,于当年8月成立了常德市夕阳红颐养院。
随着事业的迅速发展,原有的场地显得过于狭小。一年后,夕阳红颐养院搬迁到甘露寺附近,增加了床位数量,添置了一些新的设施。没过几年,这个场地也不够用了。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他们投资1000多万元,在三闾路南端兴建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养老院,2010年再次完成搬迁。院内设床位300张,院落布局典雅大方,休闲康复器材齐备,夕阳红颐养院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养老基地。2013年,母亲年事已高,龚燚丢下之前的生意,接手养老院的运营管理。
夕阳红颐养院几易其址,不变的是“奉若父母,情同亲生”的服务理念。每个员工都把入住老人视作亲人,老人遇到突发状况时有护理人员守护在旁,老人生病了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,逢年过节安排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节目。龚燚说:“入住老人越多,自己的亲人就越多,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!”
现在,夕阳红颐养院的扩建提质工程已经提上日程。龚燚根据这些年所看、所思,结合常德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的发展趋势,准备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康养城。未来的康养城将设有老年公寓、康复医院、老年大学、文化广场、生态菜园,可以让老人按自己的兴趣爱好,充实、自在地安排自己的生活。他们将以老人需求为导向,用爱心和服务为老人撑起一片蓝天。
3 抱团谋发展
我市是全省早进入老龄化社会、老龄化率最高的地级市。截至2016年底,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34.7万,占户籍人口的22.05%。与之相适应,我市的养老行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。据市民政局统计,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57家,床位数达到了2.7万张。2017年12月22日,常德市养老行业协会宣告成立,标志着我市养老行业开启抱团发展模式,步入制度化、规范化发展的轨道,龚燚当选协会首任会长。
龚燚是一位知识型院长、会长,平日里,他密切关注社会养老业动态,对国内外养老经验、对同行好的做法,他如数家珍。现阶段,整个产业的发展速度与人们的预期尚有距离,一些养老机构更是陷入困境。龚燚认为,现在正是产业提质升级的节点,做透做深养老产业,不能急功近利,必须在锤炼内功上发力,不断提升服务能力,提高眼界和格局。唯其如此,才能为政府、为社会减轻养老压力,实现老有所归、老有所养的初衷。
即将到来的重阳节,养老行业协会将举办常德市首届老年文化节,以此弘扬爱老、敬老、助老的传统美德,展示常德老年人的精神风貌,传播新的养老理念和文化。目前,包括千叟宴在内的多项文化节活动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。龚燚有信心把老年文化节打造成常德的品牌文化节,从而唤起全社会关心、关爱老龄事业。他们还将开展更多开拓型的工作,推动全行业共同进步。
4 走在公益路上
社会养老是积善成德的公益事业,从投身这一行业开始,龚燚就把热心社会公益作为立院之本。在夕阳红颐养院自办网站的首页,龚燚对公益进行了这样的比拟:公益是风,吹遍每个角落;公益是云,点缀整片天空;公益是雨,滋润大地万物;公益是树,遮挡炽热夏阳。这样的感触来源于他的一次社会调查。
那是2015年3月,壶瓶山已有了春意萌动,龚燚却发现一个蜷于一角的小村庄,灰色的墙垣、老旧的屋檐,在青山绿水中黯然失色,村口坐着十几位留守老人,显得那么落寞。龚燚心中很不是滋味,他想,放下这些老人平时的孤独不说,如果他们有个头疼脑热,这山高路远的,谁能照料?临走时,他给每位老人200元钱,叮嘱他们:“一定要保重身体。”老人们紧握他的手,一个劲地道谢。
近年来,夕阳红颐养院一直对留守老人进行帮扶。2017年、2018年,龚燚主持的“关爱农村留守老人”公益项目连续两年获中央财政支持。此项目,中央财政下拨资金50万元,龚燚又拿出30万元作为配套,每年组织数十次扶老助老进乡村活动,为农村留守老人送去关爱。同行的康复理疗师、心理咨询师把康复护理和心理咨询等贴心服务送到老人身边。如此多次活动说来容易,可每一次活动都有诸多细节需要龚燚费心劳神。有人说他放弃安逸的生活,赔钱又吃苦,太傻,龚燚的回答是:“很多留守老人过得不容易,不帮助他们,我就感到不安。”
因为对老人的这份爱,龚燚的母亲曾先后获评“全省孝亲敬老之星”和“全国孝亲敬老之星”;同样是因为这份爱,龚燚和他的夕阳红颐养院在2017年同时荣膺“常德市十佳爱心人士”和“常德市十佳社会组织”称号。在公益这条路上,龚燚追随着母亲的脚步,笃定地走下去。